顯示具有 台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走讀台南】五條港之神農街

神農街原名北勢街,因為位在南勢港的北方,現在改名神農街是取名自藥王廟。[3]

圖片來源:[1]

1.1624年還是台江內海

1624年荷蘭人佔據安平時,海岸線大約在今日赤崁樓附近,神農街還是台江內海的海的區域。[1][3][4]


2.後來淤積,成五條港

(1)1661年鄭成功軍隊登陸台灣時,禾寮港(今正義街)已出現。[1]

(2)先有土地,後有民眾居住,然後設廟。以廟宇興建年代回推,普濟殿設立於1686(康熙25年)、水仙宮則設於1703年(康熙42年),至少1686年附近已淤積,有土地出現。[1]

(3)清道光年間,曾文溪氾濫、台江內海完全陸化,先民挖掘運河以連接五條港,以維持貿易航運,北勢街就位於港區正中央,是當地最熱鬧巷道[1]


3.神農街在清朝設立時已不是河道,是南勢港北側的貿易街道,也是目前台灣保持最完整的清朝巷道。

(1)興盛期[1][3],也是為何台南早期的商業重心在中西區的原因[2]

港岸是郊商貿易的主要碼頭,吸引大量大陸移民前來,在碼頭從事苦力,以姓氏、祖集為中心集結團體,稱為三郊[1][3]:

a.北郊蘇萬利。專營廈門以北港口貿易,專賣藥材、絲綢、南北貨;設立時間:乾隆28年(1763)、

b.南郊金永順。專營廈門以南貿易,專門賣煙絲、陶瓷、磚瓦;乾隆37年(1772)、

c.糖郊李勝興。主要從事糖、米、豆、麻的出口與運轉;乾隆45年(1780)。

※補充:開船的人是金門人!這段導覽我在金門聽到了,金門人對航線及海象熟,因此負責將廈門貨物載到台南來的是金門人。


(2)沒落[1][3]

a.1860年(咸豐年間)台灣開港,安平開港後,洋行設立,洋人引進西方之跨國貿易,傳統岸對岸的三郊不敵,沒落

b.1895年日人統治台灣,帶來日本的國內資本及政治牽制,五條港區競爭力遂弱

c.1941年三郊解散

(3)消失及重生[1]

a.二戰後,都市計畫道路拓寬[1]

b.1992年中國城改善計畫、海安路拓寬、地下街開挖等,五條港舊街道硬生生被攔腰斬斷。[4]接任的市長也因海安路長期地下街未完工問題被告貪汙、被關,但隨海安路通車拓寬後,神農街的舊屋被看到!


4.地下街還看得到河道遺址的位置(柱位)。下次可以去走走找一下。[1]

5.除歷史水文資訊、地圖等圖資料外,亦有文學作品內容佐證。[5]


參考資料:

[1]五條港歷史沿革。https://www.tainanoutlook.com/blog/wu-tiao-gang-li-shi-yan-ge

[2]五條港文化園區及古今地圖對照。https://boylondon.tw/2010-03-27-958/

[3]臺南研究資料庫。https://trd.culture.tw/home/zh-tw/landscapes/273628

[4]五條港水系。https://c931011106.pixnet.net/blog/post/232143566

[5]穿越五條港—府城文學散步(國立臺灣文學館)。https://popworld.cc/guide/1635/preview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開始收集台南的山

#跑去日本爬、瑞士爬、英國爬、捷克爬、印尼爬郊山,結果居然不知道台南有什麼山
#跟台南很不熟的台南人
#重新認識台南
#重建生活圈

難得回來台南生活,就開始認識和收集台南的山吧!
話說我管的是從學甲向海的範圍
山區真的很不熟
從來就只有遠望(有啦上星期宿醉坐車來過174和175,因為很不舒服不是很確定我到底來到什麼地方)
還有鄉下真的很少年輕人
徵伴居然是姑姑來報名 XDDD(姑姑你下次再來好嗎)


第一個收下來的是
台南第二高峰~崁頭山(844m,小百岳)
一圈2.5Km
路有點潮,一路向上到三角點大概30min,一圈2hr含1hr聊天拍照吃東西,下次要學老人家們上山泡茶嗑水果(下來走產業道路比較遠但好走)
但山頂沒啥風景
風景在登山口 XDD
走不過癮還可以走去獅額山看曾文水庫

在東山,可搭配東山咖啡、東山老街、174、175行程
比起174的天空步道
更喜歡孚佑宮前平凡的咖啡簡餐店
下次可以騎機車走174來快上快下運動一下喝個咖啡再回家
#想念台北的山了好近,台南的都需要先開一小時以上的車才會到登山口

認識台南裡風景~西庄菱波

#生日快樂我的國家
寫了日本印尼裡風景
也該來寫寫台灣了
難得我有好好的一段時間可以好好地住在這裡好好地認識台南

先上圖
太愛這種強迫症的美感
這是西庄菱角田
第一次看菱角田
第一次認識西庄
如果不是要拓展運動圈跟西庄弟弟約去爬山
還不知道西庄這個地方咧
有一種莊周周莊做夢的浪漫感或以為我還在水鄉感的地名
但有菱角田也是水鄉啦XD

菱角上白色的粉應該是石灰或農藥
撒了白粉的是還沒採收的
沒白粉的是已經採了的
因為石粉會對來菱角田築巢的鳥類造成傷害(似乎會導致失明?)
現在許多菱角走有機路線
菱角長在葉子下面的莖部
每年9-11月是採收季,早收的大概7、8月就開始採了
今年10/23是菱角節,會開放採菱角喔
隆田-麻豆171線上二邊都是菱角田,很適合騎腳踏車或機車慢慢欣賞
不過還是西庄的住家院後菱角田有味道
一整個想起楊富閔花甲男孩小說中菱角田深處有三合院,然後走一走掉進菱角田的那一幕
西庄附近還有葫蘆埤公園、阿扁的故厝(我知道他官田人,但不知道他老家西庄,果然不熟,還有也不知道西庄是官田的。…政治真的離我很遠)
隆田的火車站也可愛可愛的,附近也有一個生態公園
以上二個都是官田區的鎮
如果去東山爬山可以順路經過看看
聽西庄人說
本來84沒有西庄出口,因為阿扁的關係多做了這出口
西庄就此入世人間
喔對了
西庄裡面還有一個東庄 XD

離太遠了拍不出陷在纏繞畫中的網美感
下次應該進去水裡採菱角時再試一次

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台南鄉間小路秘境推薦

==台南北部濱海一帶==
==北往南==
【雙春】
潮間帶
星光帳篷

【南鯤鯓】
看每年會抽出國運籤的廟
後面有一面超大金牌
中式庭園

【北門】
烏腳病醫院
出張所
錢來也雜貨店(王子變青蛙拍攝地)
北門遊客中心(有抹香鯨標本)
小小的水晶教堂
腳踏車道
井仔腳瓦盤鹽田看日落
大蒸發池
小蒸發池
堤岸蚵田看日落
z型漁網
樹林區
高蹺鳥區
吃鹽鄉料理
住宿三合院/台式傳統建築

【馬沙溝】
彩繪村(還好,很多和當地風格不同的彩繪。誠品創辦人的家)
馬沙溝港邊好東南亞
馬沙溝遊憩園區

【青鯤鯓】

【七股】
鹽山
七股遊客中心
觀海樓
黑面毘鷺
七股潟湖

==往內陸==
==西往東==
【佳里】
蕭壠糖廠(都去吃糖廠冰店;還有陣頭~蜈蚣陣及西拉雅的常設展和有互動藝術裝置的兒童圖書館;這裡是台糖倉庫,五分車軌道匯集在這裡,把附近甘蔗載來)
溫體牛肉湯
鱔魚意麵(跟台南市鱔魚意麵不同麵體)
變成蚊子館的西拉雅文化園區
西拉雅飛毛腿的墓碑

【子龍廟】
雪淇冰

【麻豆】
阿蘭碗粿
總爺文化園區(糖廠改建,這裡以前是辦公室和長官宿舍區)
十八層地獄

==往北==
【學甲】
慈濟宮交趾陶
永通虱目魚(推薦綜合粥)
金城大餅(cheese牛奶很特別)和對面那家大餅
頑皮世界(給小孩看動物的地方)
老塘湖(魚塭改建。不喜歡那些硬搭湊出來的中國風,也不喜歡魚塭畔的長城;但很喜歡魚塭的部分,還有魚塭裡划舟,還有空氣中的鴨糞味道,那是台南濱海風味)

【鹽水】
台灣詩路(4月來有木棉花)
月津港(過年來有燈會,元宵節有蜂炮)
老街
八角樓
兔子裝置藝術(八角樓後面那條街)
老戲院
鹽水意麵、冰(八角樓後代開的)、菜市場豬腳

【新營】
豆簽麵

【後壁】
後壁車站
菁寮老街(俗女養成日記拍攝地)
無米樂稻田

【嘉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