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金門古官道、城牆與巡檢司踏查

 雖然真的很忙,但還是想把六日很酷的行程紀錄一下

#金門科普與微考古

#先給chatGPT從下方有點長的文章中整理出來的100字摘要

金門因其特殊位置,在航海、軍事上有重要地位,並作為行政與軍事的末稍,起源可追溯至明朝。明代時,金門是總兵府,設有衛所、千戶所、巡檢司、烽堠等防衛設施,城池建設也日漸完善。清朝時,金門軍事地位下降,但仍保有鋪遞舖等基礎設施,並成為商業活動的重要據點(摘要錯誤!)。至今金門依然是臺灣的戰略重鎮,也吸引著許多遊客前來探訪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下面文章哪有寫什麼清代商業據點辣!chatGPT你拿手的摘要能力怎麼了!!!

#然後我們就接著去二個半天的考古了_酷!


#早上演講聽的時候霧茫茫_實地考查完隔一天的現在好像領悟一些什麼很想記一下_重讀照片與重讀演講內容並摘錄重點

#以下重點整理自史語所研究員陳國棟老師演講及陳炳容老師講義by_me

#有時間有興趣再看

金門為什麼重要?因其特殊位置,在航海、軍事上有重要地位,並作為行政與軍事的末稍(國家末稍的重要意義)。


金門的基礎建設會從「明代」說起

清代相對沒有那麼重要

明朝的時候,各個重要地方會設立總兵府,金門也是總兵府

清朝的時候,金門軍事防衛地位下降:金門是總兵府、但廈門的行政地位被提升:設計衙門,武職衙門最重要為水師提督衙門,一省最多有2位提督(管總兵府),但有多位總兵。1680年後雖於後浦設置總兵府,但軍事地方下降。


明朝時有沿海衛所、福建衛所、金門千戶所、巡檢司、烽堠(燉臺,煙墩就是峰火臺)、把截寨、捍寨、水寨、遊兵(通通好酷的詞)

「城」則有府縣、衛所、巡檢、民間四種城

縣以上的行政中心在嘉靖年間以後普遍築有城池

縣以下如縣丞(副縣長)、主簿、巡檢或典史(警察局分局長),分地辦公時,有時候也築城自固

民間則為了防倭寇、海盜也會築民堡、土堡、土城來保護自家人的生命財產。福建民間築城,發生於明代中後期。

明代衛、所自然築城以自衛

衛、所:世襲,每家都要有人出來當兵,配田在附近。衛所兵制下的人員為軍人。

城堡蓋在山上,城堡外有城牆保護。

當時城牆高約8公尺、厚度約3公尺,二側靠外邊是花崗石、內部是烘土。

跟著軍營跑的商人(小蜜蜂)則會聚集在城堡附近,在衛和所旁邊會形成小聚落,例如金門北門外的明遺老街。

金門無縣城,有千戶所城一座、本島有巡檢司城4座(官澳、田埔、陳坑、峰上)、小金有烈嶼巡檢司城1座(現大山頂)、本島有後浦民城1座。


官道因傳遞公文(鋪遞)而產生。

檢視「遞舖」(傳遞公文的舖),《八通閩誌》記載金門有三遞舖:官澳舖、平林舖、金門北門舖。泉州來的公文要送到金門各地,進島的第一站要靠近港邊才方便。

接著遞舖演變可檢視《廈門志》、《金門志》。1680年後廈門的行政地位被提升(清朝的時候,金門軍事防衛地位下降:金門是總兵府、但廈門的行政地位被提升:設置衙門,武職衙門最重要為水師提督衙門,管總兵府),鋪遞改從廈門出發,在後浦的浯江口語帶設置金門渡口鋪(北測有同安渡口)。官澳一線失去意義,1761年裁撤。



金門在明清朝時代應有二條古官道(當時最主要的道路),一條在北、一條在南。

由於新建設,古官道有些部份已不見。建設跟破壞同時發生(因為要建設 所以拆掉一些舊的)。

重建道路時,重建指標也是重建道路的一種方法。

牌坊、禁示碑、墓道碑是重要指標,可設在路邊讓過往行人得以瞻仰;橋樑也是重要指標之一,橋的旁邊會有經濟體(商販),但在金門很少有明朝的橋。

3/25下午在大雨中循著許獬的墓道碑與文章午世孝友傳家坊牌坊踏查南邊那條官道,以及金門城(千戶所)的城裡城外:從東門→去年出古的舊城牌→南門外豬舍旁行人贊石刻、到明朝墓群、到千戶所泊船海域、到厲王宮、包袱石→北門看城外的辛厝與城內→文台寶塔(正修科大修復中)

(中間黃色圖片來源:陳炳容)
(石碑文字來源:陳炳容)

3/26踏查烈嶼巡檢司遺址(大山頭),走著鄭成功上岸的港澳(東崗、破湍頭)到反清復明會盟地(大山頭)的路,當時鄭成功找了一個明朝巡檢司城牆還留下來的地方作為其軍營處。然後城牆在國同來之前就不見了(被搬光),推測是拿去蓋房子、或當壓船石→南山頭四營區



#地方志是很無聊的東西_但帶著問題看_就可以找到想要的

[地方志、航海、戰爭紀錄]

明清航海指南

海澄縣志

八閩通志

閩書

金門縣志

金門志

滄海紀遺,洪受


[以下可找到開放資源/歷史圖片]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國家圖書館 華文圖書資料庫 解析度低

日本內閣圖書館 漢書 解析度高

美國國會圖書館 解析度高

英國人做的軍事地圖 寫出軍事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